新娘被搀扶到天地桌前,即举行拜天地的仪式,俗称拜堂。民间认为未拜堂还不算夫妻,拜过堂才是正式夫妻,这是婚礼完成的重要标志。天地桌有的设在院子当中,有的设在堂屋的正厅里,桌上围着红布桌罩,上面陈设香烛供品,供上“神匣子”(祖先牌位),表示家有吉庆,不忘列祖列宗。除此在天地桌上还要放一碗水,水中游着一对用棉花做的鸳鸯。民间传说鸳鸯双宿双飞、雌雄不离,认为它是恩爱鸟,摆上它,是取吉祥之意。在长安县一带,正面的墙壁上还要挂钟馗的神像,相传钟馗是捉鬼之神,认为挂上它的像就可驱走妖邪。 而在陕北农村,供桌上还要放一个米斗,装满小米,内插一杆尺子一杆秤,尺子上系一面镜子,秤杆上挂一条猪尾巴,据说也是为了镇邪和遍布吉祥。拜天地时,关中新娘要怀抱一滕桎(织布机上到的卷线轴心)上面系着剪刀、尺子、镜子和刷子,桎子谐音“圣旨”,据说新娘怀抱滕桎,就表示是奉了圣旨完婚的,妖魔鬼怪就不敢来纠缠了。拜堂开始,新郎薪娘按男左女右的惯例,并排站在神龛前铺的红毡上,此时门里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但四眼人、单边人(孕妇和寡妇)以及属相与新娘有冲犯的人都不得在场,新郎新在鞭炮和鼓乐声中,由唱礼人指挥,向天地三拜、向祖宗三拜、向父母三拜(磕头),然后双方相互一拜(作揖)。拜毕,新郎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进入洞房。在麟游,入洞房时,新婚夫妇要共抬一个斗,内装糜子,上置剪刀、尺子等物,在伴娘的搀扶下抬进洞房,象征着一对新人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百年合好。在陕北农村,入洞房前,吹鼓手要在洞房内从里向外大吹一通,名为冲帐,连洞房时新郎的姐夫手端舞子,内装五谷杂糕,向新人型俗称撒五谷,此即古代的撒谷豆。有抢踩炕角的习俗,就是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都要脱鞋上炕争踩炕的四角,认为谁先踩,就意味着谁在家庭中占上风;在炕的四角各压有两颗核桃,炕中间还有4颗核祧和穿有红线的8只针,由两位新人上炕争抢,认为谁抢的多谁就厉害,但新娘一是害羞,二是刚过门不愿担厉害的恶名,往往让新郎先踩炕角和多抢核桃、针线。
踩完炕角,新娘面向喜神所在的方向坐在炕头,墙壁上贴有“喜神在此”的红纸条。在宝鸡县一带,新娘坐炕后,要举行个摇核桃的仪式,由一中年妇女手持小木匣,内装核桃和红枣各12枚,闰月之年则为13枚,绕着新娘的头、身边摇动边唱:
双双核桃双双枣,生下娃娃满院跑。
麟游县一带,新娘上炕后则是举行拍扫帚的仪式,由一位男宾相手拿一把扫帚,上面用红头绳系着一对石榴,一边拍一边念:
红头绳、绿手帕,明年生个胖娃娃。
扎扎角,红头绳,满院跑得蹬蹬蹬。
以此祝愿新婚夫妇早生贵子。陕北的新娘上炕后,直至次日天明不许下炕,门口有两位妇女把守,严防猫狗及孕妇和未婚女子入内,俗称压帐。此时公公婆婆也要举行个抱孙子仪式,公公端来红漆食盘,内放酒壶、酒盅,还有两个菜馍馍,旁边再放个捣蒜的钵,婆婆怀抱两个枕头,在新妇面前一边捣蒜一边吃菜馍馍,象征抱上了孙子。新娘不进行礼仪性活动时,必须盘腿面壁坐于下炕的边角,俗称投灶圪崂,不能随意乱做。
结婚当天中午,设香案子院中,一对新人按男左女右位置并立案前,由唱礼(傧相)指点,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后夫妇交拜,俗称“拜天地”。礼毕夫妇双双携入洞房。
亦称“摇房”。洞房内先安排一男孩坐在炕上,婚礼后新郎新娘被人拥入洞房后,由一个身体好、多儿多女的中年妇女,用一个木盒子装六个核桃,六个大枣,六个桂圆,满屋走动,边走边摇,嘴里念叨:“摇房摇房,儿女满堂,福禄寿喜,白头吉祥”;“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几生女满院跑”;“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聪明 生女巧”等,以祝愿“早生贵子”。
揭盖头
“揭盖头”是婚俗中最富情趣的的一个环节。是新娘进入洞房,坐麯发家中,由新郎手持秤杆挑去红盖头,取意婚后“称心如意”。且暗示新娘婚后要有分寸地对待丈夫,凡事掂掂斤两,好好服侍丈夫吧。有的地方,揭盖头,是在摇房过后,新人出屋,行至院中,由婚宴厨师持擀面杖掀去新人头上的盖头,让“真相大白” ,据说隐含丰衣足食,年年有余之意。
吃和喜面、喝交杯酒
在拜天地入洞房后,岐山一带则要让新郎新娘同吃“和喜面”,喝“交杯酒和蜜合油”。谓之“合卺(音紧)之喜”。以示夫和妇顺,夫妻恩爱,甜甜美美,白头偕老。
作者:李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