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二、立秋三候
“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三、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
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
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