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 颂清官 敬廉洁(二)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宋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临川。父亲王益,为真宋朝进士,一生奔走南北做了几任州县官,晚年官至员外郎。父亲王益的施政以德、为官清廉,为人刚强正直,都给少年时期的王安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形中成了他日后做官行事的楷模。

王安石自幼聪颖好学,经过数年苦读,王安石学问大成,一举提名金榜。之后王安石每年的官俸一多半要用来供养母亲和祖母,补贴大家族的用项。因此自己和妻子吴氏以及一双儿女的日子过得甚为清苦。他在担任舒州通判时,家徒四壁,除了书籍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王安石虽贵为宰相,却生活简约,且“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有一回,有人送王安石两件古物:古镜和宝砚。他看了以后,问道:“这镜子和砚台有何用处?”对方回答说:“这镜面光滑透明,不但近照人影一致,且可远照两百里的景物;还有这砚台石质又细又密,只要呵一口气,就能得水磨墨。”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两件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而言却没有什么用处。吾面不及碟子大,哪要什么能照两百里的古镜?再说我有个习惯:写字前必先取水磨墨。你这砚台就算能呵得一担水来又如何?”说完后就把古镜和砚台还给对方了。还有一回,50多岁的陈圣,为了升迁,来到王安石家,进门之后,便说:“看大人的官寓实在寒酸,属下心里过意不去,故封了200两银子,求大人收下。”王安石一下明白他是来行贿的,沉下脸来问道:“请问贵县此钱从何而来?”陈圣赔着笑脸说:“是署下俸禄。”王安石说:“我一个通判的棒禄比你多一倍,尚且不够用,你却何以如此宽裕呢?”陈圣支支吾吾地正要辩解,王安石不由分说地把他请了出去。审察他的时候,王安石对此人的评语用了“品行稍有瑕疵”的字样,让他升官的愿望落空。此事传了出去,虽然有人认为王安石不通情理,但大多数人敬佩他的正直、清廉。当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来给他送礼,到他这里请托了。

他人品刚直,官品清正,皆为世人所赞赏,甚至连政敌都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并赢得了“拗相公”的称誉。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称他为“一世之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