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称为“龙头节”“青龙节”。此日在西府有为纪念玉龙降雨而“炒金豆”;“剃龙头”及撒灰引龙祈风调雨顺等风俗。由于西府是周礼源头之地,此日还有新媳妇“跳龙门”之俗。
鲤鱼跃龙门
传说生活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尚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出发,过伊洛,来到龙门溅水口,被龙门山所阻。无奈间,大红鲤鱼自告奋勇,率先一跃在半空,一团天火从后追来,它忍疼痛朝前飞跃。越过山顶,落到山南的湖水中,眨眼变成一条巨龙。正在伙伴惊喜中,一条巨龙降下,说它是大红鲤鱼,让伙伴们勇敢的跳,除个别跳过龙门山外,大多数从空中摔下来,额上落了一个黑疤。直到今天,黑疤长在黄河大鲤鱼的额头上。
汉代辛氏著《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魚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俗传岁首仲春,鲤鱼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鲤鱼跃龙门”后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唐代李白诗曰: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二月二跳龙门
在西府,头年出嫁女,正月初八要囬门,在娘家要住到正月底,才囬婆家,俗称“躲十五”或“躲灯”。二月二前两天,媳妇必须回婆家,回来干什么?跳龙门!俗语云:“二月二,跳龙门,闺女小子一大群。”祈盼多子多福。女婿接媳妇回家,必带两条鲤鱼回婆家,进婆家门时,手提鲤鱼,跳过门线。俗谓只有这样,才能生出龙子龙孙。若买不到鲤鱼,可蒸两个面花双鱼礼馍亦可。除此,还要带回“针线蒲篮”内放针线、顶针、剪子等,以显此女有教养,不是馋嘴懒婆,可担负男耕女织的责任。带来鱼,预示跳龙门,吉祥如意。
西府二月二,新媳妇跳龙门的程序:一是带鱼囬婆家,跳龙门;二是拆锅台,这个锅台是头一年娶媳妇,宴宾客时在院内垒砌的临时锅台,用过后是不能拆的。媳妇跳龙门的本意是早生贵子。心急的公婆在等待,等儿媳十月怀胎,孙子降临,满月时要办酒席庆贺,再次用这临时锅台,就不用拆了。
作者:李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