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日落抢亲在昏时,后世娶妇以昏时,黄昏迎亲。“姻”,以远之戚, 亲串因(姻)缘者曰姻。指女子之所因(要找婆家所在的原因)故曰姻。女子的席子褥被往(送到)夫家曰姻。后又“联姻”之说,即把男女的席子褥子并联在一块。后特指:“婚”为妇之家;“姻”为夫之家,两家之合便为“婚姻”。因婚姻产生的夫妻关系,这是两个家族、部落或集团国家的嫁娶,事关这一家族或集团的前途和命运。也正是古时或现在常说的“婚姻大事”,而不说“嫁娶大事”的原由。
“嫁”是说女子的父母之处非家之所在,只有嫁到丈夫之处方为家。“娶”反映了古时抢婚的风俗,通过“抢”取得女子到家,方为娶。“嫁娶”一词与“婚姻”之别,在于“嫁娶”侧重于男女个体的结婚行为,而婚姻侧重于集团或家族的缔婚行为。《左传·桓公十八年》有曰:“女有家,男有室”,是说女子嫁夫后便有了家,男子娶妻后便有了室。这里的“室”除屋子、居室含义外,还指“妻”。《礼记·曲礼上》:男子“三十四壮,有室。”有室即有妻也。古时雅言,为子娶妻曰“授室”,称“夫妇”为有“室家”之语。后世婚联常有“宜室宜家”的用语。人们问给孩字娶媳妇否?常说“成家了没有?”“嫁娶”就指女子出嫁和男子娶妻,泛指男女成婚。
“婚姻”和“嫁娶”二词都泛指男女成婚,但从中国古代家庭组织形式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角度说,还是有区别的。“嫁娶”侧重于男女个体的结婚行为,而“婚姻”则侧重于家族的缔婚行为。
辞书字典释:“下雅曰俗”。“俗者,习也,凡相效谓之俗”。俗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它是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地方流行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以下录的婚姻嫁娶之风尚,即婚俗也。
请媒提亲
议婚 西府各地通行一夫一妻制的专偶婚,一般是男娶女嫁,从夫居,婚姻关系较稳定。结婚的传统观念和基本条件是门当户对,同宗不婚,年龄般配,兼及品貌。民间有“宁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的说法,一般习惯于男大女两三岁,也有大十余岁的。尽管民间也有“女大三,抱金砖”之说,但女大于男的现象较少。旧时婚姻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准,到了现代,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但在婚礼上也要临时请个介绍人摆样子,人们认为只有明媒正娶的婚姻才是最严肃、最合法的婚姻。
西府历来早婚现象严重。旧时男十五六岁即娶,女十三四岁即嫁,民间有“庄家长到寒露,女儿养到十六”、“女儿十五六,娘家打发走”之谚。如果女子16岁还未嫁人,就会被人讥之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因此姑娘长到十三四岁,父母就要急着托人给找婆家。提亲一般是男方看中女方的品貌,央媒向女方求亲,也有女方看中男方的门第,主动托媒向男方求亲的,俗称倒托媒。过去有职业媒人,多是能说会道的妇女,她们主动为男女双方物色对象,事成之后,可以得到双方丰厚的谢礼。社会上也有些热心人主动为亲友的子女提亲保媒,为了撮合成一对男女的终身大事,既要使女方满意,又要使男方满意,媒人往往故意夸大男方的家产或女方的品貌,两头糊弄对方,往往造成许多婚姻悲剧。在议婚过程中,男方的经济情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男方越穷或兄弟越多,女方要的彩礼也越多。各地虽有“婚不论财”之说,但女方都把彩礼看得很重,从议婚开始就在讨价还价,实际上是名符其实的买卖婚姻。
请媒俗规 孩子到了婚龄,准备请媒人到家里,在屋内中堂桌上放“镜、秤、尺”三样东西,让媒人一进门便看见这三件东西的含义,镜子是显示主家心明似镜,暗示媒人切不可作谎媒;秤和尺表示主家会过日子,精打细算,暗示媒人以本家条件衡量对方,要门当户对。
通媒 亦称“提亲”。男女年至婚龄,即始征婚。多为男方托媒人(也叫牵线)求婚与女方,亦有女方主动提亲者。征得对方父母许诺,然后由双方共托的媒人,经过“是媒不是媒,先跑两三回”,往来奔走其间,讨价还价,几经波折,说和而成。
开八字 亦称“下庚帖”,是男女初步议婚的一种俗规。男女两家,意欲联婚,先由男女两家的媒人往来通话,确定意向,即由媒人把男女双方名字和生辰八字(出生年、日、时等)分别告诉对方,两家媒人一起到女方家,请女方的父母将女儿的八字写在红纸上,交给男方的媒人带回,俗称“携年庚”。两方媒人再到男家,男家的家长将儿子的八字也写在红纸上,交给女方媒人带回,称“下庚帖”。
合婚 又称“卜吉”,开八字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或星土推算占卜,审男女双方命相阴阳是否相合,故名。阴阳先生或术士根据男女双方“八字”,以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配合干支为八字,看有无相克。即所谓“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火”的生辰相克,通常将十二生肖划为四组,即“猴、鼠、龙”;“蛇、鸡、牛”;“虎、马、狗”;“猪、兔、羊”。凡男女生肖属于一组的,称“大相合”,认为是最理想的择配。另外,还流传男女属相不合,不宜合婚的口诀:“鼠羊相逢一时休,不叫白马见青牛,金鸡莫与犬相见,兔子见龙不长久,猛虎见蛇如刀切,猿猴见猪泪相交”。(此纯属迷信)。
压庚帖 合婚后,男方将大相不克的男、女“庚帖”压在堂屋祖宗排位前的香炉下,点香烛三昼夜,请祖宗审明。在此期间,百事顺利无破茬,即可约定吉日相亲。千阳一带还流行,媒人将大相不克的女子“庚帖”送至男方,男方用庚帖包粮一撮,至于灶君供案,三日后取出,如粮粒成双又阖家平安,则可婚,否则作罢。
作者:李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