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筵席 亦称“打发酒”、“出阁宴”。迎娶先一日,亲朋前来送衣、饰、被褥和生活用品,谓之“添箱”,以示祝贺,女方设宴招待。故谓“上马筵席”。
上喜坟与祀先 在关中各地,婚前有上坟祭祖的习俗,一般在婚前一日举行,也有在迎娶之日祭祖的。临嫁的姑娘要亲自到祖坟烧纸祭祀,表示辞别祖宗,名为上喜坟。这天男方也要派人到女方家去祀先。旧时祀先要带祀先帖,并抬烫猪一口、油轮数座和香马、鞭炮等,祀先完毕,女方留下一半肉,其余的退回。同时男方还要将送给女方的衣物、鞋袜、梳仪、厨仪、酒仪等钱当面交清,称交面。女家设酒宴招待亲临称上马筵席。婚前一夜,新郎也要到祖坟烧纸祭祀。并要更换新衣,母亲为即将结婚的儿子戴礼帽,名曰升冠,然后按辈分向户族长叩头。婚前三天行冠礼,“新郎挨户拜族里长者,为长者斟酒。亲朋共饮,新郎的父亲为儿子加冠。此日,用红纸写‘乳名××,今值弱冠,更为官名’,贴在门前,表示成人。”古代男子20而冠、女子15而笄,后因冠礼久废,民间虽有已冠、未冠之说,但自明清以来,已不再行此礼,近代男子婚前升冠,女子婚前上头,这就是把古代的冠笄之礼与婚礼合并了,表示未婚为童子,已婚为成人。
开脸上头 结婚前一日,即“筵席”日,女方即行婚前准备,一是沐浴,二是按婚单上择定的良辰和面坐方位,请不受属相妨碍且儿女兴旺的巧妇为其剃拔汗毛,梳理容鬓,谓之“开脸” 。自开脸后,出嫁女子即回避同外人见面。凤翔一带,此日还要招待男方前来“上头”的客人。“上头”的礼仪主要是男家派同辈一老一少,带上头巾、头绳、鬓花、花冠、凤袄、化妆品、糕点等,还有开脸的单子,一对大酒壶,到女家去。女家按开脸单子选定的吉日、面向、洗头、刮脸、绾起发髻,穿上凤袄。从此,已不算“黄毛丫头”了。
西府过去把女儿出嫁叫“梳头”。来自婚礼中的“上头”礼和“出阁礼“。实际上,新郎新娘都流行“沐浴更衣”上头、开脸之俗。
男“上头”礼,新郎在结婚前夕,择良辰行“上头”礼,沐浴后,穿上长袍褂子,胸前披一条红绢绣球,脚穿里面白底布鞋,跪在天神前,由家长给戴上插着金花的礼帽,鼓乐齐奏,祝贺新郎“上头”。
女“上头”礼,姑娘沐浴更衣,面对梳妆台端坐,点上红烛,先喝两口茶,俗称“闭口茶”,意为从此已成为新娘了,不能多嘴多舌乱讲话,俗规到了夫家吃了开口茶才能开口。然后请两位福命夫人,用红绿丝线替她绞去脸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成细细弯弯的。然后将姑娘发辫连同刘海一起改梳成“上轿髻”。脸搽上胭脂花粉,称之为“开脸上头”。
踩花堂 一些农村地区,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女方要差两名办事人到男方家踩花堂,一个抱瓷娃娃或“泥塑娃娃”,打红字纱;另一人提一包有红布的木箱,箱内有衣、裙、鞋、麸盐红包及面石榴,上面放新娘照面镜子一面。二、三更天时到男方家门前,放鞭炮三声,女婿开门施礼,接过红箱,迎女方客人至洞房,将箱子、娃娃放在炕头,给来客上茶,然后女婿开箱取出镜子照面,以为见面。女方办事人在瓷娃娃两腿间洒点水,意为贵子撒尿。据传这样就能使婚事顺利,早生贵子。
铺床 成婚前,新房中床被的铺设也很有讲究。因为床被是新房中不可缺少的设置,也是神圣的器物。而夫妇生活之所以别于他人,就在于同床共枕。民间在铺新床时要请一位“全福人”,或称好命婆,即夫妇双全,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中年妇女,如家境富裕的更好,据信这样才能带来吉利。有的在铺床的时候喃喃祷告,为新婚夫妇说些吉利话,祝他们琴瑟和谐,白头到老;有的铺床时就在被子中放进枣子,以寓早早生子。
压床 汉族部分地区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新郎要请一、二个弟弟(未婚的亲兄弟、叔伯兄弟、表兄弟或年龄小于自己的朋友都可以)在新床上共寝,称“压床”。有的甚至认为如果“压床”者能在新床上撒一泡尿,则更为大吉大利。婚礼前请一位父母双全、兄弟姐妹多的小男孩或好友同住新房,认为新郎日后也将像伴友家一样,儿孙满堂,全家幸福。
作者:李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