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之日,男女双方亲朋云集,男方叫“贺客”,女方叫“送客”。早饭用过,男方即出动花轿(一般四人抬的,亦有用马车的,l无鼓乐)、拾罗(盛嫁妆),特派“刹割使"(多为树里头面人物充当)、“娶女客”(选取才貌出众,深通礼世,颇有声望的少妇充当)各一 人,前往女家迎亲、行礼、赴宴。宴毕,出嫁女子头项盖头(用红绸制成),上插一朵花,即由哥哥抱上花轿,入轿前须脱掉旧鞋,换上婚特制的大红鞋,并伴有咽咽哭声,以示惜别生母之情。大轿须属相无妨的小兄弟二人,怀抱灯盏(谓之长命灯)、镜子、茶具、脸盆、梳妆匣等物伴随,谓之“压轿”。锕锣一响,即时起程,花轿在前,伴娘(俗称送女客)和“送客”随后,浩浩荡荡涌向男方家中。男方于轿前须备专人带路,边走边撒“号帖”,路经桥梁,须鸣放鞭炮惊禳,道遇岔路、庙宇、古树、井、石碑或大的建筑物,其贴一块红色纸“盖之大吉”。路途如遇另一娶亲者,也有新娘交换礼品,互讨吉利的。轿到男方门前,按规定方向停落,鞭炮绕花轿鸣放,此时由一艳妆少妇到主轿前启帘接出新娘,把尺、剪、铜镜系在滕子上交给新娘抱在怀中,后同伴娘掖扶新娘踏着红毡(红布)大门,新郎修容盛装,头戴插花礼帽,足穿千层粉底鞋,披搭彩红,十宇交叉,新妇进门中,新郎给新妇一份礼物(一般是银元) ,同时摘去新娘头上的鲜花,拿去插在灶君香案二,意为向灶君报上户口。在新娘经过土地堂对,歧山一带厨师以擀面杖穿上两个大馒头,挑去新妇的盖头,其间,还须由新郎的弟弟一人穿红挂花男扮女装,怀抱大书“喜”字的红升子,内装草辩、核桃、大枣、铜钱等,向新妇身上抛撒,谓之“打草”。新妇被掖扶进洞房后,将勝子、尺、剪、铜镜放在炕头。按婚书上规定的时辰,落坐方向,梳洗打扮,由双方女客把上头的发髻散开,重新梳理,将发盘悬于脑后成“纂纂”,谓之擘“盘头绪发”。表示从此少女已变成少妇。
花轿临门 花轿将近村口时,报子要飞马先回,报知花轿进村了。这时婆母要立即奔入洞房,点上灯,在炕上放个木墩子,或抱一下枕头,表示抱上了孙子。然后给灶神上香,灶里点一撮干草,拉两下风箱,意谓“烧火抱墩子,明年添孙子”。新娘的花轿临门时,婆母要在新娘的被子下放一块发酵面,拜完堂要让薪娘在上面坐一会儿,俗讲为发家。花轿进村时要缓缓而行,吹鼓手吹“得胜回营”曲牌,抬轿者稳稳地颤动着花轿,进三步,退两跷.,表示新娘已经迎回。此时院中的碾、磨加盖,厨房里的锅盖要反盖,同时把牛羊赶进圈,象征“六畜兴旺”,以兆“银水满缸”。花轿抬到新郎家,按喜神所在的方向落轿,这时鼓乐齐奏,鞭炮绕着花轿鸣放。新娘暂时还不能下轿,要先燎轿和打醋坛。这时男方家走出一人,手持火把,在花轿周围绕一圈,意在驱走凶神恶煞。然后有一男长者,身披红布,一手举着一个烧红的铁铧,一手端着一碗香醋,绕轿顺转三圈,倒转三圈,边走边往铧尖上洒醋,铧尖不断发出刺溜刺溜的声音,这就是打醋坛。有时还要边洒边唱一段“打醋坛词”。民间传说姜子牙是醋坛神,打醋坛就是请姜子牙临坛保护,意谓“姜太公在此,诸邪回避,百无禁忌”。而在一些地方,花轿抬进大门时,则有一厨师右手拿刀,左手提着一只公鸡,口中念念有词:
天地开张,半斤八两。×家女子,配×家儿郎。
好男生五个,好女生一双。富贵年年有,门庭显鸿昌。
边念边把雄鸡宰杀,将鸡血洒在花轿的抬杠上,意在驱邪。
新娘进门时,公婆递给钱物或首饰,西府叫进门带财,陕北称坠手钱,取“添人进财”的吉兆。新娘进门时在门槛上放一个马鞍,让新娘从上面跨过去,谓之“进门平安”,可以逢凶化吉。
作者:李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