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席 新娘送入洞房后,便开宴待客,陕南称花圆酒,取花好月圆之意。此时主要是招待娘家送亲的客人,新郎及公婆逐桌向宾客敬酒,陕北称拜席口。吹鼓手卖弄精神,三吹三打,向席宾讨赏,宾主均赐给赏钱。宴客结束后,稍事休息,双方家长将订婚时互换的龙风帖各自收回,表示六礼告成。
宴宾 按先“送客”后“贺客”顺序依次入席用饭。开宴前,女方家长先给厨师敬酒致谢。开宴第一盥酒由男方劳客敬,称“看蛊”。第二盅由新郎新娘敬,第三盅由男方家长敬。接着新郎先为“送客”按辈份长幼,依次敬酒。对于“贺客”则要由新娘新郎夫妇双双即席叩拜,依次敬酒致谢。酒后上热菜,新郎父母要一直向宾客敬酒,表示致谢,直到席散离去。宴前宴后女方家长要给男方母亲看盅,并嘱托对其女进行关照教养。
婚宴上给公公抹花脸 西府有在儿子的婚宴上,亲朋好友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锅墨,或大红纸湿水,或胭脂,给公公脸上抹花脸之俗。此俗来源,传说过去有一来过门的媳妇,在女婿家帮婆婆做饭,女婿的父亲趁婆婆抱柴禾之机,行为不规,儿媳妇不满公公的行为,但是长辈又不便指责,就随手抹了把锅灰,抹在公公脸上,此状被抱柴进来的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一次老两口吵架中,让婆婆将此事骂了出来,被路人听见,成了笑话。后来,在操办儿子的婚宴上,亲朋好友用事先准备好的颜墨,给新郎的父亲抹在脸上,以趣笑方式暗示今后在儿媳妇面前如有不规行为,就没脸见人。此俗到今天已没有当初初韵含义,而成为嬉耍逗笑,烘托热闹气氛仍被传承下来。
谢媒人 为感谢媒人(介绍人)往来男女双方之间,“跑腿磨烂鞋底,传话说合磨烂嘴”,谢媒礼品中“鞋、肉、烟酒”是少不了的。婚宴刚罢,主人把鞋、绣花枕头、烟酒、肉等物和八十元酬金和盘托出,感谢媒人撮合,成就美满婚姻。媒人一一笑纳后,又返还二十元绘新郎新娘各十元,说自家留六十元,六六大顺,图个吉利。
送娘家人 女方客人走时,新郎要给丈夫人赶车或牵马相送。陇县一带有娘家久走时男家要给女家送肉菜,新郎要送出村口,娘家接菜人要给新郎红包交换。
娘家人返回前,送亲的长辈妇女要向婆家的女家长交人,主要是说些女儿年轻,还不懂事,请婆母多多关照、耐心教诲等话。然后当面商定回门的日期,由娘家决定是大请还是小请,大请要择吉丑;大摆宴席,邀请宾朋亲友祝贺;小请即约定第二天或第三天请女婿拜见娘家的户族长辈。
送“表礼” 在陕北各地,送亲者动身返回时,还要举行个欢送仪式,称“表礼”。在一张八仙桌上摆放酒菜,堆放着馈赠给送亲者的食品,俗称茶饭。由总管将送亲的宾客请到桌前,赠给亲家四碟一块(每碟7个小馍,熟猪肉l块),送亲的女客和外婆家均是两碟~块。所有嫁妆均折价酬给现金,一般只收部分或少许。然后双方总管互相敬酒祝贺,礼毕,鸣放鞭炮,吹奏唢呐,新郎及迎亲者提行李、牵牲灵,将娘家宾客送出村口,娘家的总管要以现金酬谢参加欢送的吹鼓手。
作者:李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