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他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不管在哪里从政,都能做到公私分明,体恤民情,清正廉洁,被老百姓誉为“汤青天”。
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汤斌“内升外转”为陕西潼关道副使。上任时他雇了3头骡子,一头驮行李书箱,一头仆人汤本骑,一头自己骑,像个赶考的穷书生。汤斌这样的人、骡、行李、书箱组成的阵势排场,让人难以相信是新官到任。没办法,汤斌只好出示名帖、凭文、牌票,最后守卫才相信。
汤斌在潼关处理积案,打击土豪劣绅、流氓地痞,潼关各州县的土豪恶霸纷纷收敛自己为非作歹的行径。流民纷纷来归,昔日的荒田成为粮仓,百姓始能安居乐业,仅三年时间,潼关成“天下第一堡垒户”。于是“汤青天”的美誉便传了下来。
汤斌后出任江苏巡抚,时值扬州一带大旱,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汤斌想都没想立刻下令各县打开官仓赈灾,又发动全省文武百官踊跃捐献,不过还是杯水车薪。于是,汤斌下令江苏布政使从国库拨出存银五万两,派人到盛产稻米的湖广一带采购大米。因为国库银子是不能随便动的,所以,当时一些官员就劝汤斌说:“国库的银两你不能私自动用,要动用的话应该给皇上上书,如果私自动用,皇上怪罪下来,你承担不了。”结果汤斌说:“如果我们现在上奏章,等皇上批准下来,灾民早就饿死了。现在先用着,我们的皇上非常仁慈,他不会怪罪我们。他要怪罪下来,罪过由我一人承担,就是免去我的职务,但能救整个扬州的灾民也值了。在生活中,由于他每餐都有一道豆腐做的菜,结果久而久之,苏州老百姓又给他起了一个“豆腐汤”的雅号。后来,汤斌离任苏州时,苏州百姓哭泣挽留未成,停市三天,十余万民众焚香为其送行。
汤斌逝世后被追赠汤斌为“太仆”,谥曰“文正”,追谥其谥号“文正”,这是古代社会对良臣的最高谥号。
后来,清代散文学家方苞赞誉汤斌,“国朝语名臣,必首推睢州汤公”,“清官册上的第一名”,真正“清朝第一清官”,台湾史学家高阳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