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宝鸡“四普”岐山县实地调查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本次岐山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历时25天,复查文物点500处,新发现35处。
岐阳遗址
岐山县东北部的周原地区,以周文化为主。西北部的周公庙地区、县域中部的雍水、横水、渭水等水系符合仰韶、龙山时期人类沿河居住的特点而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岐山县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500处,位居宝鸡第一。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古遗址343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146处,说明从远古时期以来岐山一直是人类宜居之地。尤以周原遗址、凤凰山遗址、双庵遗址等价值为高。
1队队有特长
岐山县普查队采用“市组队、县普查”的组队方式,以市为单位组建普查队,以县域为单元逐县区开展工作。设普查队长1名、副队长3名。
本次参加岐山实地调查工作人员共计42人。一方面是在全市各县区、市直属各文博单位抽调文博专业工作者共34人,另一方面是省文物局协调省测绘院派出的专业测绘技术人员8人,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以90后、高学历、文博和测绘专业为主的队伍。分组情况是按照“市县结合、男女搭配、以老带新”的原则,分8个队进行。
一队以极强的专业性与包容性促进了队员们的快速成长,是一支有温度有力量的普查队伍。
二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理念践行新时代的担当精神,“志不强者智不达”,面对艰难的高山与断崖,排除万难而不坠青云之志。
三队是普查队伍里的“四好”小队,“好大哥”“好学姐”“好学生”“好搭档”。
四队满怀对文物工作的热爱各采所长、各司其职,以无畏精神与坚定信念孜孜以求。
五队秉持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遗产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及时复盘,逐句斟酌,精益求精。
六队团结协作、各取所长,知识储备丰富,外业内业全能手,严把测绘数据质量关。
七队“义气”大哥、跳脱“小猴”、温柔坚韧姐姐、专业实力强大“新疆姑娘”和默默做数据的测绘,和谐默契。
八队“热辣滚烫”,有“外交小能手”、勇气担当、加入新鲜血液,饱含热爱与敬意,怀揣信仰与乐观,挥洒热情。
本次普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8个队以镇为单位,同时开始枣林、益店、蒲村、祝家庄、青化、雍川、故郡、京当8个镇的调查工作;第二阶段集中力量对文物点数量较多的凤鸣镇开展调查;第三阶段在蔡家坡镇开展调查;第四阶段完成新发现线索核查。
2工作有侧重
在各队领取外业任务后,结合路程远近合理分配每天的工作任务,一般采取由远及近的方式,先做距离较远的文物点;提前下载好文物点三普资料,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文献和出土器物信息等;同时阅览三普位置图和平面示意图,依据三普坐标点、文字描述及图纸进行定位;各队内业时做好标本清洗、编号和拍照,填写标本登记表,测绘人员则负责测绘数据整理,协作完成普查系统的数据填报。
不同类型文物点的工作方法各有侧重。
到达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类后,需要分析地形地貌,确定四至,在断崖、断坎、断面寻找文化层、灰坑、房址、墓葬等遗迹,采集遗物标本。由于高大植物遮挡或者其他遮挡物影响相机、手机拍摄的,使用无人机辅助拍摄四至。
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文物点需要拍摄建筑的正面、山墙、沿墙和梁架结构、滴水、瓦当、房脊、柱础等细节,并绘制草图、测量数据。
石窟寺及石刻类根据造像和题刻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拍摄、数据测量方式。
以上不可移动文物类型都需要测绘人员使用RTK进行坐标数据采集,并使用无人机采集正射、全景和720°全景照片。
在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以政策和文件为基本原则,将质量控制贯穿文物普查全过程;发挥合力作用,保证测量数据的科学、准确;利用中国文物地图集、岐山文物、岐山县志等资料,确保文物点资料详实、专业性强。
此外,普查组组内自检,分别为系统核查和队长核查,确保信息无遗漏、无错误。普查队内部交叉互阅,按照8队➝7队➝6队➝5队➝4队➝3队➝2队➝1队➝8队的顺序互阅,查找问题,列出清单,然后进行修改,确保数据符合规范标准。
3普查有新发现
本次岐山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历时25天,复查文物点500处,新发现35处。
岐阳遗址:三普时文物点面积为8万平方米,本次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同时,在遗址南侧一支渠西侧断面发现暴露文化层,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前仰韶文化的高圈足深腹罐,将该遗址的时代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的前仰韶时代。
丁童遗址:面积约为160000平方米。本次调查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罐残片、陶纺轮,西周时期陶罐残片。该遗址对研究岐山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分布及西周时期人类活动和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
翟家遗址:面积约为75000平方米。本次调查采集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陶罐残片、西周时期陶鬲残片。该遗址对研究岐山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分布和西周时期及汉代人类活动和历史文化具有一定价值。
双庵遗址:三普时文物点面积为210000平方米,本次调查发现面积约1000000平方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尖底瓶残片、龙山文化陶罍残片、西周时期陶鬲、陶罐等残片。双庵遗址对研究陕西关中西部新石器和西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不少重要新发现。
杜家堡西遗址:位于益店镇,商、周,面积8000平方米,为研究关中西部商、周时期文化面貌、聚落分布提供实物资料。
原东遗址:位于雍川镇,西周,面积5500平方米,对研究关中西部周文化分布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价值。
殿村西北遗址:位于凤鸣镇,战国、汉,面积约460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遗存较多,对研究岐山县横水河沿岸战国、汉代文化分布及文化内涵有一定价值。
四崖头东遗址:位于凤鸣镇,宋代,面积200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岐山县宋代的历史文化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沈公祠:位于凤鸣镇,对于研究清代关中西部地方家族祭祀文化及宗庙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
张洁故居:张洁是我国著名作家,两次荣获茅盾文学奖。她的《挖荠菜》《捡麦穗》描写的是作者在岐山的童年生活,长期被初中语文教材选用。张洁回来曾表示:不管身居何处,宝鸡故乡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根。其故居位于蔡家坡镇,现存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居住过的两孔窑洞,对于研究张洁的成长历程及宝鸡故乡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抗战时期铁道系统教育西迁的历史事实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