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话说端午节(三) 过端午节的意义

作者:李福蔚

端午,本名“端五”,“端者初也”,即五月初一个节日,五月五日。由于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憬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之讳,遂改“端五”为“端午”。因为“节日”不同于一般的历法时日,它有特定的源流传说,特定的主题追求,特定的节庆方式,是“习俗之佳日”,“年年这一日”。它不是以农业生产的节律设置的时日单位节气,而是以社会文化所设置的时日单位。节俗中的有关神话、传说、俗语、禁忌等观念性的祭祀活动,相沿成俗的仪式性、社交性、礼仪性、娱乐性,都具有社会文化意义。

传统节日自身的特点,是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其核心力量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天地人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首先,知道一定的风俗活动同某个历法时日结合便产生了节日。端午节的文化根基是由于对星辰天象的认知,而产生“龙图腾崇拜”,“飞龙在天”的五月初五,龙图形处于大吉之位,便有对龙的崇拜活动,且融入了“端午节。此时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生活体现,便出现了“祈求平安,防疫避五 毒的节日活动,插艾枝、戴香包、五彩手索、喝雄黄酒、划龙舟、祭屈原、献米粽,祭龙神的行云布雨,祈求风调雨顺,展示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愿望,久而久之,成为端午节俗特征。过节的实践中了解“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精神,共同对付邪粜,共同维护人间幸福安宁,共同营造美好的未来。

其次,在共庆节日中,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送“五月节礼”的传统习俗,舅家给外甥送“肚兜”,外甥给舅家送“绿豆糕”“粽子”“油糕”,礼尚往来,展示了中国的伦理纲常文化。

再者,过传统节日,可以凝聚辟体,增强民族乃至国家的认同。端午节的节俗节物都是民俗认同的重要元素,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群体价值观,是民族身份的标志,是一种内在力量。民族凝聚力源于民族认同,出生在同一地方,操同一语言,食同一口味,彼此认同为“同乡”;具有相同民族成分,相同国籍、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认同为“同胞”。有这种情怀,看到红色,想到喜庆;听句秦腔,激情昂扬;在异乡,见到粽子,内心会油然产生对亲人和故土的眷眷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是传统节日的精神力量,也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

最后,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它是“根”性文化,我们今天“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活动,实际上是中华文明国文化探源工程的实践和延续,我们所做的是对传统文化参天大树的“护根”活动,刨根知底,在我们自己的心里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长出新枝,结出新果,成为我们的民族标识,且不中断,永远屹立于是世界民族之林。